嘗到了綠色的「甜頭」,並沒有止步。發動創建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」作業,並將這項作業連續6年寫入市政府作業報告。
據了解,相較於國家園林城市,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查核評估目標更為嚴厲。黃河說:「以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例,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是不低於14.8平方米,簡直比曩昔國家園林城市的不低於7.5平方米目標,翻了一倍。」

在兩江四岸建成830公頃濱江畫廊,墨水湖、龍陽湖等71個湖泊公園各具特色;建成三環線生態帶「一帶45珠」公園群,推進外環線生態帶郊野公園群建設;建設百裏長江生態廊道和東西山系生態人文廊道山水十字軸……近些年,不斷築牢城市綠色基底,逐漸將「兩軸兩環、六楔多廊、北峰南澤」的生態格局描摹成整體。
市園林和林業局供給的數據顯現,2022年底,市建成區綠化掩蓋率由2012年的38.2%添加至43.09%,綠地率由32.9%增至40.05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9.91平方米添加至14.99平方米,完成人均「一間房」。
將天然風景變成日子場景,完成山水人城和諧相融,處處洋溢生機與生機。
坐落東西湖區的金銀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始建於2001年,是面積最大的城市濕地公園之一,也是首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。
在鄰近作業的鄭女士一般下班後會到公園來一段慢跑。她說,這兒湖面廣闊,環境清幽,沈溺在這觀景、觀湖,能夠舒緩一天的疲勞。
公園負責人尹錦程說,金銀湖公園初建時,植被繁茂,水域封閉,園區功用單一。近些年,公園提檔升級,在保存植被基底的大前提下,結合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,打開湖岸線,並在沿線布局水榭、棧橋、浮橋、碼頭號多種親水空間,給市民帶來更好的玩耍、健身、休閑體會。
近年來,園林綠化作業由「大而全」,轉向「專而精」開展。市園林和林業局總工程師鄭忠明說:「與曩昔比較,現階段我們愈加重視城市生態功用的完善、城市建設管理歸納水平的提高、城市為民服務水平的提高。」

精美公園的評選便是生動典範。3月29日,市園林和林業局發布2022年「精美公園」評選成果,黃鶴樓公園等12座公園獲評。
「評選的最終意圖是服務於民。」市園林和林業局公園管理處負責人許偉說,多元化的評選標準不僅要求公園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公園顏值,還要讓公園成為市民真正喜歡去的綠色空間。本年4月,推出首批23個城市公園合計48片綠地敞開同享,滿足市民在公園裏親近天然、開展運動、感觸文化等多元化需求,不斷豐富公園的內涵。